千萬存款不夠養(yǎng)老是否危言聳聽
日前,北師大金融研究中心一教授發(fā)表文章,稱一線大城市的居民,如果到2027年退休的話,預備1000萬元養(yǎng)老恐怕也不夠。文章分析,如果中國的經濟增長、居民貨幣收入增長及官方的發(fā)鈔節(jié)奏都沒有根本改變,在2027年退休的職工,則需要一筆約為300萬~500萬元的積蓄,才能度過余生。文章還說,“這只是城鎮(zhèn)人口的大致水準,類似京、滬、深這樣的一線城市,預備1000萬元養(yǎng)老也未必夠”。(《廣州日報》4月7日)
言辭一出,板磚橫飛,不少網友以憤怒與不屑加以回應。應該說,這種言論有其合理性,也有不妥之處。說其有合理性是因為,在當下,對不少人來說,100萬元乃至1000萬元的確是天文數字,但是,按照現在的經濟增長速度以及國家的發(fā)鈔速度,以2027年退休為計,一二十年之后,100萬元乃至1000萬元的確并不是什么驚人數字,不妨試舉一例:
上世紀80年代末,關于房地產價格,《人民日報》有這樣一則新聞評論,“北京最近提供2萬多平方米住房,每平方米1600元至1900元。若買兩居室,少說也要6萬多元。一名大學生從參加工作起就日日節(jié)衣縮食,每月存儲50元,已是極限,100年才能買上兩居室。”(《人民日報》1989年2月20日第2版)顯然,在當時的北京,6萬多元對人們來說是天文數字,但如今,6萬元對大多數人來說都不足掛齒。當然,在當時的北京,6萬元能買到一套兩居室,但如今最多只能買兩三平方米。以此觀之,20年、30年之后,100萬元、1000萬元并非高不可攀,到那個時候,居住在類似京、滬、深這樣的一線城市,要體面地養(yǎng)老,確實需要100萬元甚至 1000萬元。
其實,打量該教授的觀點,最值得關注的不是抓人眼球的千萬存款,而是當前觸目驚心的養(yǎng)老金缺口。據該教授稱,粗略估算,現在離退休的5000萬老年人,基本上是由目前正在交納養(yǎng)老金的1.5億青壯年人養(yǎng)活著。目前我國覆蓋養(yǎng)老、失業(yè)、醫(yī)療、工傷、生育五項的社會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大約在1.5萬億元。這個余額目前僅能滿足不足500萬人存活25年的養(yǎng)老所需?;蛘哒f,目前養(yǎng)老金缺口大概在90%,未來20年的養(yǎng)老金目前尚無著落。這種判斷不是危言聳聽,據報道,去年12月,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表示,2008年全球養(yǎng)老金有25萬億美元,而中國地方和中央養(yǎng)老金不足2000億美元,不足全球的0.8%,大大低于我國經濟總量占全球經濟總量7.3%的比例。(《21世紀經濟報道》3月29日)
經濟發(fā)展再迅速,也不可能每個人都有百萬存款、千萬存款,“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醫(y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應是每一個老人的歸宿和依托,因此政府應該在社會保障上加大投入,對社保體系進行科學設計,以捍衛(wèi)公平,讓國人老有所安。
王石川
相關專題: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作者:
王石川
編輯:
wangd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