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財經 > 深度解讀 > 正文 |
|
全球化下的中美關系
觀察記者:不管您喜歡還是反對,全球化是影響或重塑當今世界的重大趨勢之一,這一趨勢從深度與廣度均對中美關系構成深刻的影響。余萬里先生剛才在座談中也談到,全球化是中美關系保持穩(wěn)定的一個大的國際環(huán)境。中美要合伙開全球化公司,因為中美在全球化進程中都是得益的,其中美國是最大的受益方,中國也一直在這個過程中受益。所以我們要保持全球化進程的順暢,做出自己的貢獻。請您更深入地談談全球化下的中美關系。
點評人:周琪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當我們談到全球化時,首先面對的是經濟全球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解釋,所謂全球化,就是指跨國商品與服務交易及國際資本流動規(guī)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術的廣泛迅速傳播。正是由于這種流動和傳播的增加,世界上各國經濟交往的深度和廣度大大超過了以往。然而,全球化不僅僅是經濟的全球化,從經濟領域里發(fā)端的全球化還擴展到了政治、社會、文化等其他領域,這使得各國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包括武器擴散、恐怖主義、環(huán)境保護、毒品走私、人權和傳染病等問題都具有了全球的性質,需要彼此之間的密切合作來加以解決。當前的中美關系就處于這樣的全球化背景之下。
與全球化有關的影響中美關系的一個重大問題是恐怖主義問題?!?·11”襲擊使恐怖主義成為美國的頭號敵人,美國在以同恐怖主義作戰(zhàn)的名義下發(fā)動了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兩場戰(zhàn)爭。然而,美國雖然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但卻沒有真正贏得這兩場戰(zhàn)爭。在阿富汗,恐怖主義者并沒有絕跡,塔利班死灰復燃,國家重建困難重重;在伊拉克,美軍士兵的死亡人數(shù)已經超過3000,但美國仍然控制不了伊拉克的局勢,美國所期望的穩(wěn)定的民主制也沒有出現(xiàn),相反,宗教仇殺或暴亂層出不窮。伊拉克的局勢束縛住了美國的手腳,使其不可能騰出手去隨心所欲地用單邊主義的方式解決伊朗和朝鮮核問題。
“9·11”恐怖主義襲擊改變了布什在對華政策上的搖擺立場,促使他徹底否決了政府內鷹派人士把中國當作冷戰(zhàn)后美國最主要的敵人的想法。到2005年9月美國副國務卿佐立克提出美國應當推動中國成為“利益攸關方”時,美國的對華政策選擇已經不再是在與中國交往還是遏制中國兩者之間進行選擇,而是如何使中國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顯然,雖然“9·11”之后布什政府接受了美國新保守主義的先發(fā)制人、單邊主義、用武力實現(xiàn)政權變更等處理世界事務的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對華政策上,布什政府內占上風的始終是現(xiàn)實主義者。當美國在伊拉克遭遇困境時,中國的幫助對于美國解決朝鮮核問題更是必不可少。
在中美關系中,受到全球化最直接影響的是中美經貿關系。中美之間的經濟交往是兩國在各個領域的交往中發(fā)展最快的。到2005年底,中國已成為美國第三大貿易伙伴,美國成為中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2001年中國是美國的第九大出口市場,而到2005年,中國就躍升為美國的第四大出口市場。2005年,中美兩國的貿易額達到了2116.3億美元,是1979年兩國建交之初的86倍多,美國對華出口比2001年增長了118%,是美國對全球出口增長比例的4.9倍,高于美國對所有主要出口市場的增長率。此外,美國在對華直接投資方面獲得了巨大的收益,1999年至2004年間,美國在華控股10%以上的企業(yè)利潤從零猛增至30億美元,2005年的利潤額為32億美元。
經濟全球化對中美經貿關系的另一個影響是,隨著中美之間經濟相互依賴程度的不斷加深,兩國之間的經濟摩擦和經濟競爭也增強了。不過,據中國專家分析,中美兩國經濟的互補性和經貿合作的互利性是中美經貿關系持久發(fā)展的基礎和驅動力,而且雙方都意識到,各自的利益只能通過協(xié)商與合作來實現(xiàn),因此中美經貿關系未來的平穩(wěn)發(fā)展仍然是可以期待的。
在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方面,日益融入國際社會的中國逐步改變了對核不擴散問題的舊有看法,這樣,中國就在核不擴散的問題上同美國有了更多的共同利益。中國在20世紀70年代簽署了各項軍備控制協(xié)議中的10%-20%,到1996年這個數(shù)字上升到86%-90%。中國政府現(xiàn)在對核不擴散的看法是,一個強而有力的國際核不擴散體制符合所有國家的利益,任何國家如果為了謀取政治、經濟或戰(zhàn)略上的短期利益,而無視核武器擴散的嚴重后果,甚至做出損害別國和國際團結的事情,最終本國的利益也必將受到損害?;谶@一基本立場,中國認為建設朝鮮半島無核區(qū)既符合本地區(qū)和世界各國的利益,也符合中國的自身利益。為此,中國在關于朝鮮核武器的六方會談中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并同美國合作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全球化的另一個重要現(xiàn)象是世界各國對超越國界的人權的關注日益增長,這對于一向信奉“美國例外論”,以自由、民主、人權的樣板自居的美國人來說,更是如此。雖然“9·11”以來,布什政府把注意力集中在反恐戰(zhàn)爭,尤其是集中在維持伊拉克的戰(zhàn)后秩序上,使它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對中國人權的關注。但是2006年11月美國中期選舉之后民主黨控制了參、眾兩院,同時民主黨的人權斗士佩羅西擔任了眾議院議長,將使美國對中國的勞工權力等人權問題的指責有所加強。無論如何,推進其他國家的民主和人權已經成為美國外交政策的一個既定目標,在這方面,中美兩國的矛盾還會長期存在。
此外,全球化還使得中美之間在環(huán)保、防止傳染病等方面有更多的合作需要和動力??傊?,從短期來看,全球化的趨勢對中美關系的影響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但從長期來看,全球化總的來說會形成中美之間更多的共同利益,促使美國與中國進行更多的合作,更積極地推動中國成為“利益攸關方”。-
作者:
儲昭根
編輯:
廖書敏
|
Google提供的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