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財經(jīng) > 精神邊界 > 正文 |
|
越來越多的老外CEO頂著一個比地道的中國人更為考究、更為典雅甚至蘊含深意的中文名字
美國摩立特集團(Monitor Group)的John Hogan今年第一次來中國。接受記者采訪完畢,對方問:Hogan是否有中文名?好在他的陪同急中生智,當(dāng)場把Hogan音譯為“何甘”。何對此異常興奮,打算將其印在名片上,回國后大肆炫耀。他的上司,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Joseph B. Fuller則特意使用了中英文對照的名片。中國區(qū)同事告誡說,“傅忠”在中文里諧音“副總”,但傅滿不在乎,他對意謂“Loyalty”的“忠”字極為滿意。
憑心而論,何甘、傅忠這兩個名字,相比那些較地道的中國人名更為考究、更為典雅的老外CEO中文名來說,實在是樸實有余,而意境不足?,F(xiàn)代漢語最完美的翻譯境界“信,達,雅”,為中國近代思想家嚴(yán)復(fù)所倡。如今,這一法則被越來越多的跨國CEO中文名字切實履踐。例如,飛利浦全球CEO柯慈雷(G.J. Kleisterlee)、諾基亞全球CEO康培凱(Olli-Pekka Kallasvuo)、AMD全球總裁魯毅智(Hector Ruiz)、即將在今年年底卸任的大眾汽車集團董事長畢睿德(Bernd Pischetsrieder)等等,不勝枚舉。
這些蘊涵中國味道的名字都有著各自不同的誕生經(jīng)歷,但大體說來,都是各公司的市場或公關(guān)部門遵循如下工序獲得:將外國名字的讀音譯為中文,這是第一道;之后,會在這些讀音接近的中文字中精選出與CEO性格最匹配、或個人最偏愛、或與個人乃至公司有獨特聯(lián)系的漢字拼疊在一起,第三個步驟是查看發(fā)音和字形、字意是否協(xié)調(diào),最后,還要考慮整體意象是否貼近中國人的審美觀。如此,一個瑯瑯上口、又不失優(yōu)雅的中文名字方可誕生。
精挑細選的目的只有一個:在最短時間內(nèi)使交流更為通暢。倘若CEO與中國的淵源久遠,那么他們的中文名字就有了先天優(yōu)勢。湯姆遜中國區(qū)總裁甘博仁(Alastair Campbell),他的中文名字來自1970年代一位駐倫敦的中國官員的靈感,一直使用至今。
盡管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在世界范圍內(nèi)呈上升趨勢,但這并不是跨國公司CEO苛求中文名的全部解釋。事實上,在二十多年的交道中,他們逐漸懂得,“入鄉(xiāng)隨俗”在中國生意經(jīng)中屬于那種具有拓展性的條款,從公司譯名、品牌譯名再到如今的CEO譯名,任何細節(jié)都蘊含著“本土化”的想象空間。
毫無疑問,無論存在多少有待改進的問題,這仍是全球最炙手可熱的新興經(jīng)濟體。因此,對于那些渴望在中國市場謀求更多收益的跨國公司來說,類似Mary譯為瑪麗、John譯為約翰的簡陋翻譯和上述雄心是多么不相匹配。
中錄華納家庭娛樂有限公司的總裁方東林(Tony Vaughan)棄用了遵循音譯原則的名字“范東尼”,原因是后者幾乎不指向任何深遠的漢字意境?,F(xiàn)用名“方東林”造成的奇特效果讓他頗為得意:乍一聽,“方東林”是個地道的中國人,而當(dāng)一副貨真價實的洋面孔出現(xiàn)時,會巧妙地在瞬間拉近中國人與這位老外的距離。
現(xiàn)在,“方東林”的使用頻率超過了它的英文原版,方樂于向中國朋友詮釋他的中文名字:“東方茂盛的樹林”。“我希望我的名字能為我們的公司帶來好運,中錄華納和中國的正版音像行業(yè)也能像東方的樹林一樣,越來越壯大,越來越茂盛”,方東林對《環(huán)球企業(yè)家》表示。
跨國公司CEO們的名字雖小,但學(xué)問挺大。既要體現(xiàn)中文的文字之美,又要彰顯老板們自身的個性和風(fēng)格。在更深層的意義上,還寄望自己的名字能像公司的Logo一樣,傳遞出公司的文化意境,以及深耕中國市場的雄心。
作者:
程亞婷
編輯:
liaosm
|
Google提供的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