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虹再曝逃稅門 范德均博客曝料稱長虹五年逃稅或超30億元
□晨報記者 苗夏麗
在舉報四川長虹(600839)虛增收入50億元、十多年前虛開增值稅發(fā)票后,長虹前員工范德均昨日又在新浪網發(fā)博6篇,將四川長虹上世紀90年代的彩電管理銷售結算體系、虛開增值稅發(fā)票的原因、流向和用途等悉數公布在網絡上。按范德均的說法,四川長虹通過購買銀行承兌匯票沖賬形成的虛開彩電銷售增值稅發(fā)票絕對額在20億-40億元,但四川長虹銷售聯絡處代經銷商委托代賣的收入大約在200億元以上(1995年-2000年),國家稅收流失的量可能高達34億元。據了解,四川證監(jiān)局對長虹虛增銷售收入已展開現場核查,四川國稅局也開始展開調查。
范德均在舉報信中表示,1995年開始長虹公司成立物質成品總庫,物質成品總庫在全國各聯絡處所在地成立分庫,在銷售流程中,聯絡處銷售人員與經銷商簽訂《電子產品購銷合同》之后,填制由總庫發(fā)出的《成品提貨單》,加蓋相應印章,經銷商憑提貨單在分庫提貨。每日,總庫匯總各分庫的提貨情況,并以成品借機的記賬方式進行待沖擊掛賬。
范德均在博文中稱,四川長虹對經銷商采用兩種結算方式:一種是現匯結算,另一種是銀行承兌匯票結算。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彩電市場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長虹公司彩銷售壓力日益增大。1994年開始,四川長虹開始大量收取經銷商銀行承兌匯票貨款進行結算,變相降低長虹彩電市場價格。而這些大經銷商支付長虹公司巨額銀行承兌匯票的目的,就是追求購進的彩電能夠盡快變現,把變現資金投入到其它高回報領域。
這時出現了“跳點銷售”,即經銷商的批發(fā)價低于與長虹公司合同結算價。1996年-1999年四川長虹各聯絡處由此紛紛加入“跳點銷售”的行列,競相殺價,期間各聯絡處代賣的總量高達200億元。無序惡性競爭造成在長虹公司彩電結算價不變的情況下,其批發(fā)價卻逐日下降,這必定會形成巨額虧損,而且賣的越多其賬面虧損越大。
而為了掩蓋“跳點銷售”的虧損事實,聯絡處經理采用向非長虹經銷商購買銀行承兌匯票等多種方式,并且尋求虛擬掛靠經銷商進行沖賬。四川長虹把彩電賣給了付現金的零售商,卻給付銀行承兌匯票的虛擬掛靠經銷商開具了增值稅發(fā)票,從而形成了虛開。
1996年-1998年四川長虹購買銀行承兌匯票最為普遍,涉及的聯絡處包括無錫、南京、昆明、大連等全國多個省市地區(qū),“因長虹公司聯絡處銷售人員購買銀行承兌匯票、經長虹公司財務沖賬形成的虛開彩電銷售增值稅發(fā)票的絕對額僅在20億-40億元,長虹公司聯絡處替經銷商委托代賣的絕對量則在200億元以上,國家稅收流失可能的量就會達到200億×17%為34億元?!狈兜戮烙?。
對此,四川長虹新聞發(fā)言人劉海中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公司已經就此事發(fā)布過公告,目前暫無需要對外公布的事宜。昨日四川長虹上漲2.08%,報收6.86元。
相關專題: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作者:
苗夏麗
編輯:
lan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