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于光遠,把握改革大時代的脈搏
于光遠這一代的經濟學老前輩,雖在系統理論方面大都存在一定的時代性缺陷,但對大時代變遷的把脈卻極其精準,也更多地介入到社會具體改革事務。
每一個時代,都有屬于它的標志性人物,對于34年前掀開的改革開放新時代而言,于光遠無疑是其中一個標志性人物。
1915年出生的于光遠,早在1942年就開始專業(yè)性的經濟學研究,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批經濟學家,1978年參與起草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的中央工作會議上鄧小平的講話,可謂是我國當代歷史極其重要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作為新中國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學家,于光遠曾與陳翰笙、薛暮橋、杜潤生并稱“經濟學四老”。而于光遠于9月26日凌晨的逝世,使得曾經的“經濟學四老”,當下僅剩下杜老仍然健在,他們均曾為改革開放序幕的拉開,提供過可貴的經濟學理論支撐。
以于光遠為代表的新中國第一代經濟學家,雖沒有接受過西方系統的經濟學訓練(張培剛除外),但是,憑借睿智和勤奮,他們仍然突破了當時的思維局限,用相對嚴謹的經濟學理論,在意識形態(tài)沖突激烈的上世紀70年代,為改革開放提供了經濟學正當性解釋。
不可否認,于光遠這一代的經濟學老前輩,在經濟學的系統理論方面,大都存在一定的時代性缺陷。但是在對大時代變遷的把脈方面,他們卻極其精準,他們更強調理論聯系實際,也更多地介入到社會具體改革事務,故而所取得歷史功績也更令人尊崇。
在于光遠這一代經濟學前輩之后,董輔礽、吳敬璉、厲以寧和高尚全則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二代經濟學家代表性人物。在治學態(tài)度上,他們與于光遠這一代經濟學家有相似之處,他們亦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并更多地進行實地調研,他們能夠幸運地抓住人生中年的尾巴,在國門打開之后,惡補世界先進經濟學理論,他們最為重要的經濟學貢獻,主要體現在價格改革和國企改革這兩大領域。
自此以降,則是以林毅夫、張維迎、樊綱等為代表的新一代經濟學家,他們大多于上世紀50年代左右出生,一般都在歐美名校經歷過系統的經濟學訓練,故而他們的經濟學理論與前兩代經濟學家相比,往往更為扎實。
以于光遠為代表的第一代經濟學家,他們身上的許多可貴品質,如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直接介入改革實務,必將長期值得后來者學習。因為不管經濟學研究方向如何變化,經濟學歸根到底都是“經世濟用”之學問。
紀念于光遠,他是改革開放大時代的背影,斯人已去,精神永存!
相關專題:經濟學家于光遠去世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傷多人被擊斃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頻道推薦
商訊
48小時點擊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樓盤一夜每平大降數千元 老業(yè)主 -
992987
2杭州某樓盤一夜每平大降數千元 老業(yè)主 -
809366
3期《中國經營報》[ -
404290
4外媒關注劉漢涉黑案:由中共高層下令展 -
287058
5山東青島住戶不滿強拆掛橫幅抗議 -
284796
6實拍“史上最爽職業(yè)”的一天(圖) -
175136
7媒體稱冀文林將石油等系統串成網 最后 -
156453
8養(yǎng)老保險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續(xù)”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鳳凰網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