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現(xiàn)水危機困局:30多座縣級以上城市缺水
調水之問
如果南水北調西線上馬,生態(tài)影響暫且不論,經濟成本之巨將遠超中線工程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劉伊曼| 陜西報道
多位陜西省水利廳的官員告訴《瞭望東方周刊》:現(xiàn)在陜北的可供水資源總量已經沒有什么余量,如果沒有大的水利工程上馬,比如說北面的幾個引黃工程,乃至于遠期的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發(fā)改委新批路條的和各地規(guī)劃要建的這些能源化工項目就沒有保障。
但是,國家發(fā)改委的一位官員對本刊記者說,這種“倒逼”的做法并不理性,如果南水北調西線上馬,生態(tài)影響暫且不論,經濟成本之巨將遠超南水北調的中線工程?!澳莻€水他們根本就用不起?!彼膊⒉徽J可國家發(fā)改委在產業(yè)宏觀調控上存在責任的說法。
這名官員向本刊記者介紹,煤化工的審批權限并沒有下放,在今年以前,批的項目也并不多,今年“開閘”放行了十多個項目之后,已經引來輿論一片嘩然,但這些項目比起各地未批先建的項目總量而言,依然是少數(shù)。
之所以“倒逼”,緣于地方發(fā)展的意愿太迫切。在生態(tài)補償問題沒有解決、水權概念也沒有在市場化的語境中討論清楚的大環(huán)境下,地方自然會“自己為自己負責”,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地去解決困難。
沒有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
在中國的水利工程史上,陜西省不止一次承擔著付出者和犧牲者的角色。
上世紀50年代,當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上馬以后,陜西八百里秦川就成了這一“無準備之仗”的犧牲品。渭河淤積,大水大災小水小災,生態(tài)惡化,土地鹽堿化……渭河平原千里沃野逐漸貧瘠。
陜西省水利廳總工辦主任程子勇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在三門峽存廢之爭上,陜西省的一位領導甚至提出過:由陜西省出錢,來養(yǎng)著三門峽水電站的人,放空運行一年試試看,河道淤積問題能不能緩解。
但是,這個類似于“叫板”的提議并沒有得到水利部的回應。
1987年,因為黃河水量明顯不足,國家出臺了“87分水方案”,給黃河流域各個省劃定用水限額,對黃河水量進行指標管理。程子勇說,因為當時包括陜西在內的上游省份相對貧窮,用水很少,所以分給他們的水量也很少。分水的比重是偏向于下游省市的。
從1987年到現(xiàn)在,中國的社會、經濟、人口等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這個方案顯然已經過時,也有失公平。“現(xiàn)在下游有南水北調東線中線,相當于給下游補的水量已經很大了。在這種情況下,黃河的水量應該重新分配才合理?!背套佑抡f。
黃河水利委員會一位工程師告訴本刊記者,一直沿用至今的“87分水方案”沒有再重新調整,一方面是因為黃河水的總量在減少;另一方面,各地的用水需求還在增加,這是一個很難協(xié)調的大動作,矛盾也似乎還沒有激烈到把這個問題提上日程。
從權利義務對等的角度看,陜西也是“吃虧”的一方。從行政區(qū)劃上看,陜西并不是不產水,漢江的陜西出境水量是280億立方米/年,嘉陵江源頭也在陜西省境內,而這些水,陜西都沒有用,只有為下游保護的義務。
簡單地說,“老實”的陜西長期以來處于這樣的境地---奉獻寶貴的煤炭資源,奉獻寶貴的水資源,自己卻發(fā)展滯后。
在這樣的情況下,水利部、黃河委同意了陜西省的引漢濟渭工程,一期、二期一共引水15億立方米/年,用以保障關中城市群的發(fā)展。但是前提條件是:調水不能影響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尷尬的引漢濟渭
引漢濟渭工程規(guī)劃在漢江干流修建黃金峽水利樞紐,及漢江支流子午河興建三河口水庫,作為水源,由黃金峽泵站自黃金峽水利樞紐提水,通過黃三隧洞輸水至三河口水利樞紐,然后通過秦嶺隧洞直接自流輸水自黑河金盆水庫下游黃池溝。由“二庫一站二洞”五部分組成。計劃施工總工期為11年,水庫淹沒土地3.66萬畝,移民人口5640人,總投資153.3億元。
“雖然陜西人吃虧很多,但是引漢濟渭工程從一開始就很尷尬?!彼块L江水利委員會水資源保護局前任局長翁立達告訴《瞭望東方周刊》,“盡管修編后的長江流域規(guī)劃已經將引漢濟渭一期的10億立方米和二期的5億立方米都列入了進去,但是,一個現(xiàn)實的問題是,南水北調中線已經很困窘,丹江口已經沒有那么多的水來保障南水北調中線的二期了。所以,今后陜西就不是跟湖北爭水的問題,而是要跟北京天津PK的問題……”
據翁立達介紹,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漢江的丹江口取水,一期調水95億立方,二期計劃調水40億立方。在設計的時候,是按照1956年到1979年的水文資料來計算的,當時的漢江來水量是380億方水。而現(xiàn)在,漢江上游來水明顯減少,只有320億方左右,甚至有些年份300億立方米都不到。光是一期工程就已經調走河道里差不多1/3的水,影響已經非常巨大,再難以承載南水北調中線二期工程。如果上游的引漢濟渭再調走15億立方的水量,對漢江流域而言,負擔已經過于沉重。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雖然水利部同意了引漢濟渭工程列入規(guī)劃,但卻有所保留。提出的要求近乎“苛刻”:漢江枯水期不能調水??墒?,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每年的豐枯時間基本一致,洪水基本都是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也就是說,南方沒水的時候北方也沒水,需要調水的時候不能調水。
除此之外,引漢濟渭工程可能帶來的巨大的環(huán)境影響也引發(fā)了爭議。尤其是穿越秦嶺的隧道,對秦嶺及其水資源的影響不可忽略。
然而,發(fā)展對水的需求是如此的迫切,在一系列論證尚未完成,環(huán)評審批也沒有進展的情況下,秦嶺隧洞就已經于2009年8月開始施工。按照計劃,2020年就要通水,2030年工程全部完成。
在前期已投入20多億元之后,2013年1月,環(huán)保部一紙行政處罰決定書叫停了工程,并以“未批先建”為由,罰款20萬元。項目方停下來按照程序繼續(xù)推進各項審批議程,但迄今沒有實質性進展。
南水北調西線:被倒逼的“大餅”
按照陜西省副省長祝列克的說法,即便是付出極大代價的引漢濟渭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也不足以解開陜西省發(fā)展的水瓶頸。
所有長遠發(fā)展的訴求,最終都指向圖紙上的南水北調西線工程。
國家發(fā)改委一位價格專家給《瞭望東方周刊》算了一筆賬:2003年,最早計算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成本價格是1噸水3.87元,當時的計劃投資總額是870個億。而這個計劃投資和實際建設需求相比,低得太多了。
“等到2004年前后我們再討論的時候,就變成了1200億,2007年變成了2500億,2010年時候,我們估算過,就接近3500個億了?!?/p>
最初設計的征地補償方案,河南省境內,占農民的地是按照農作物一年純收入的6倍來補償。一畝地當時一年純收益就給算100塊錢,也就是一畝地才600塊錢?,F(xiàn)在這個價格根本不可能征得下來。
所以,最后核完,現(xiàn)在的總投資大概是原來870億元的五六倍。
他告訴本刊記者:“一噸水從丹江口到北京后,剩下不到半噸了,加上征地費,水資源費,最后實際一噸水的成本價至少在30元左右。而這還是丹江口有水可調的前提下。至于西線,我們就沒舍得算,因為工程造價的成本會比中線高太多,比如說,光是要把通天河和黃河上游打通,就不是個簡單的事。至少是數(shù)倍于中線的價格。”
環(huán)境影響和代價尚且不論,最后這個成本價由誰來出,調來的水分配給誰用,均是很現(xiàn)實的問題。比如說,榆林市一家年耗水2500萬噸的煤化工企業(yè),即便是用中線30元一方的水,一年的水價成本也在7.5億元左右。
翁立達告訴本刊記者,跨流域調水整體說來會造成很大的生態(tài)影響,但是如果非要調水的話,從下游調水比從中游調好,從中游調水比從上游調好。錢正英、郭樹言等人,比較支持小江調水方案。具體的做法是從長江中游的三峽水庫調水,經秦嶺,進渭河。“一方面,可以解決三門峽的歷史遺留問題;另一方面,可以部分替代西線調水?!?/p>
用小江調水替代西線方案,尚未得到黃河中上游各地方的認可。陜西省的幾位官員就告訴本刊記者,小江調的水對陜西而言并不好用;從取水的便利程度而言,還是希望西線工程能夠上馬。
破解之問
--- 專訪陜西省副省長祝列克
“發(fā)展還是要的,但這種發(fā)展要建立在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的基礎上”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劉伊曼| 陜西報道
當《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向分管水利的陜西省副省長祝列克詢問:陜西省的能源化工布局和城市的擴張,是不是已經與“以水定產”“以水定發(fā)展”的原則相沖突時,他的回答是:“現(xiàn)在是有這方面的問題?!?/p>
他告訴本刊記者,經濟發(fā)展有一些自己的規(guī)律,也不能人為地不讓這個地方發(fā)展,讓那個地方發(fā)展。城市化的擴張趨勢誰也扭轉不了。對陜西省而言,沒有辦法停下來討論,必須在前進中優(yōu)化。
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包括陜西省在內的煤炭產地為發(fā)達地區(qū)輸出了大量廉價的煤炭資源,但自己的工業(yè)并沒有很好地發(fā)展起來。近年來,要扭轉這種“吃虧”的局面,要將資源優(yōu)勢留在本地的意愿非常強烈地呈現(xiàn)在黃河中上游幾乎所有地方的招商引資政策中。
要發(fā)展煤化工等耗水產業(yè),水又是瓶頸,那要如何化解矛盾呢?
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2013年5月27日,陜西省政府發(fā)布2013年第23號文件,向各市、縣、區(qū)政府及工作部門、直屬機構發(fā)布“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實施意見”,旨在確立水資源開發(fā)利用控制紅線。到2030年,全省總用水量控制在125.51億立方米以內。同時,確立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和水功能區(qū)限制納污紅線。
為了保障“三條紅線”,陜西省計劃建立水資源管理責任和考核制度,將水資源開發(fā)、利用、節(jié)約和保護的主要指標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綜合評價體系,列入省委省政府年度目標責任考核之中。
2013年9月23日,針對《實施意見》,陜西省政府辦公廳又出臺了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考核辦法,并公開發(fā)布。
2013年10月14日,祝列克在陜西省水資源大會上鄭重宣布:“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守住底線,嚴格紅線,管好,用好,保護好珍貴的水資源,已成為了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大任務?!?/p>
他介紹說,陜西省水資源總量423億立方米,人均和耕地畝均水資源量僅占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還有不少群眾受困于水,尤其近兩年“貧水癥”有蔓延的趨勢,出現(xiàn)了夏伏旱和嚴重的三季連旱。水污染嚴重,全省每年排入河道的廢污水超過10億噸,1/3以上的河段水質處于四等以下,關中和陜北的一些地區(qū),幾乎到了有河皆污的地步,部分地區(qū)地下水也不達標。讓群眾用上干凈水、放心水,成了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水資源的管理也不科學,在水資源先天不足的情況下,部分地方依然存在用水方式粗放、效率不高、用水浪費等現(xiàn)象,加劇了缺水形勢,部分地區(qū)因無可供水量,影響了重大項目落地,甚至出現(xiàn)“爭搶水權”的情況,水資源管理形勢異常嚴峻。
南水北調西線該不該上
陜西省經濟占比較大的關中和陜北地區(qū),人均水資源量分別為國際最低需求線的30%和70%,且開發(fā)利用潛力僅有10億立方米,即使到2020年實現(xiàn)大幅度節(jié)水和提高用水效率的前提下,還是難以支撐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目標。
祝列克說,即使省內南水北調(引紅濟石、引漢濟渭、引乾入石)工程建成后,也仍然不能支撐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用水需求。只有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進一步加大水資源節(jié)約保護力度,加快推進節(jié)水型社會建設,才能破解水資源的瓶頸制約,以水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祝列克告訴《瞭望東方周刊》:“發(fā)展還是要的,但這種發(fā)展要建立在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的基礎上。”
他解釋說,陜西省萬元GDP的用水效率排在第十位,工業(yè)萬元GDP用水效率排在第七位,還有節(jié)水的空間。產業(yè)方面,也確實在爭取轉型。一個是產業(yè)結構上,向電子這類高新產業(yè)轉;而另一方面,“作為發(fā)展重頭的煤化工,耗水量確實非常大,那么,還有一些富余的水量,正在考慮怎么樣更好地調配”。
“目前我們的水量有一定的問題,正在想辦法。很多項目說是要建,但是都還在論證階段?!弊A锌苏f。
當紅線管理、節(jié)水、省內調水、配置等所有手段都用盡的時候,陜西之水是不是就能滿足發(fā)展需要了呢?
包括祝列克在內的多位陜西省官員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長遠看,依然不夠,所以站在本省立場上,他們還是希望能夠上南水北調西線工程。
祝列克說,包括大西線、小江調水等具體方案都還在爭論?!拔矣X得應該要考慮,畢竟這里國土面積這么大,是能源資源的主要富集區(qū)。這些地方如果水資源不進行調配,只是原煤再往華北調,那華北、北京的霧霾天氣會更厲害。”
![]() | 12 | ![]() |
各地“水困局”:
外媒評論: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傷多人被擊斃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頻道推薦
商訊
48小時點擊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樓盤一夜每平大降數(shù)千元 老業(yè)主 -
992987
2杭州某樓盤一夜每平大降數(shù)千元 老業(yè)主 -
809366
3期《中國經營報》[ -
404290
4外媒關注劉漢涉黑案:由中共高層下令展 -
287058
5山東青島住戶不滿強拆掛橫幅抗議 -
284796
6實拍“史上最爽職業(yè)”的一天(圖) -
175136
7媒體稱冀文林將石油等系統(tǒng)串成網 最后 -
156453
8養(yǎng)老保險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續(xù)”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鳳凰網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