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永樂春拍重推中國現當代藝術專場(2)
3)陳逸飛《等候演出(二)》-- 中國寫實繪畫的突破
自1920年代末,以徐悲鴻為首的藝術家及教育家,通過辦學展開了西方古典寫實藝術教育。寫實畫風隨著中國政治氣候,在50-70年代,成為主流油畫風格。中國第一代、第二代油畫家,徐悲鴻、顏文梁、吳作人、呂斯百等人為創(chuàng)作擁有中國人文精神導向的寫實繪畫奠定根基。
中國第三代的寫實主義畫家其中大部份人成名于 80年代,大多親身體驗中國改革開放前、后的環(huán)境變化。隨著 1978年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社會多元格局漸趨形成,中國藝術壇也靜靜地孕釀著一場劃時代的轉變。觸覺敏銳的藝術家通過創(chuàng)作,釋放自我意識與個人思想,寫實畫派也產生出百花齊放的風格,更踏上了國際藝術舞臺。
浪漫寫實主義居美上海藝術家陳逸飛情感豐富的創(chuàng)作,不論是江南風景、人物肖像,都成功地把中國寫實油畫推向了西方觀眾的視野,可謂是 80年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一道橋梁。1984年美國《紐約時報》( New York Times)與《藝術新聞》( Art News)雜志把陳逸飛的藝術風格評為“浪漫寫實主義”??梢?,陳逸飛作品孕含濃厚的內在情感,深刻打動、震懾觀者的內心。
通過“音樂人物系列”,我們可以了解陳逸飛是一位能洞察人內心世界,同時對外在氛圍相當敏感的藝術家。陳逸飛“音樂人物系列”的成就在于他如何通過人物造型、光線、構圖,帶領觀者從視覺轉到觸覺,感受音樂的和諧,以及贊嘆人類擁有創(chuàng)造美的事物的才華,表現了藝術家追求美好事物之間的關聯感,探求繪畫與音樂之間內在的通感聯系。
結合古典及現代繪畫語言藝術家運用精細的厚彩磨砂技巧把《等候演出(二)》金色的頭發(fā),細致的肌膚、含蓄的眼神、閃爍的銀飾耳環(huán)和織繡晚裝描繪得細膩逼真。為了增加人物造型的雕塑感和立體感,藝術家更于臉部輪廓上細致的迭色。眼神、表情和肢體無疑是寫實人物油畫中重要的語言,是畫作與觀眾交流、溝通的關鍵。陳逸飛舍棄描繪樂手的正面,刻意側面描繪樂手,從而刻畫人物微微低頭,目光低垂,略顯羞色卻不乏自信的樂手形象。
畫作另一重點就是陳逸飛如何處理女樂手的肢體,藝術家深思熟慮地把古典寫實的肢體語言與西方現代藝術中的抽象概念融合,如康丁斯基(Vassily Kandinsky)、馬勒維奇(Kazimir SeverinovichMalevich)把人體、物像還原成點、線、面。陳逸飛以側面的角度切入描繪,畫中女演奏家吹奏短笛的右手臂和前臂優(yōu)雅地形成直角,左前臂在后方形成斜線,短笛又成了不同角度的斜線,清晰明快,充滿節(jié)奏。觀者從視覺轉到觸覺,繼而進入畫作中,猶如置身音樂會一樣,看到優(yōu)美流暢的演奏動作,聽見協(xié)調的音韻。
黑色背景運用陳逸飛大膽地使用黑色背景,像西方古典寫實油畫,產生如戲劇場景般懾人的效果,使觀者彷佛走進了莊嚴的演奏廳中。畫作中猶如文藝復興大師拉斐爾對光線的掌握與控制,把如舞臺追光般的光線灑在人物的臉部,突顯了畫中人物臉部輪廓、表情和優(yōu)美的肢體線條,使畫面擁有神話,宗教題材中肖像畫般的莊嚴崇高之感,震懾人心。同時又如拉斐爾對于女性充滿人文情懷的描繪,自然流淌典雅和諧、秀美的風格。另一方面,黑色背景抽掉了人為的時空限制,象征這種美好,這種和諧能跨越時空,甚至是永恒常存的。這個空白的背景與宋代人像中流白的手法互通,陳逸飛以“黑”代替中國水墨的 “白”,創(chuàng)造一個冥想的自由的空間。
重點拍品推
重點收藏系列
1)百年遺珍——中國20世紀油畫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林達川,黃覺寺,俞成輝,譚華牧等人都是在中國美術史上獨特的個例,他們的價值不是因為他們的顯赫,而是由于他們的被邊緣化。正是對這些寂寞的個體的研究才讓我們窺見中國美術曲折向前的發(fā)展真相,看到藝術家在個人追求與時代揚棄形成的交集或落差中顯現的真實的一面。
在20年代中后期,當中國頂尖藝術人才陸續(xù)留洋回國,他們帶來了各自不同的主張與藝術觀念,中國美術界呈現出百家爭鳴,大師輩出的繁榮景象,開創(chuàng)中國藝術在新時代的全新氣象。
在20世紀就對西畫的學習與中國畫的改良思潮在藝術界逐漸形成了兩個不同主張的陣營。一是以徐悲鴻、顏文梁為代表的堅決引進西方古典寫實主義精神的主張。隨著徐悲鴻等成為新中國美術教育的領軍人物,其所主張的西方古典寫實主義逐漸成為了中國近代美術發(fā)展的主流體系。與此同時,同樣留法歸來的林風眠、吳大羽等人,在受到西方現代派油畫潮流的影響下,主張不局限于寫實技巧,也看到了現代藝術、立體主義和印象主義等畫風,把西畫中連同線條、觀念和色調等的特點加以融合,力倡中國畫既有傳統(tǒng)文化內涵,又得西畫色彩、構圖、造型等因素之長的嶄新的中國畫形式。主張更廣闊的現代繪畫語言與中國畫的創(chuàng)新結合。
由于20世紀下半葉種種歷史,政治的復雜原因,一些遠離主流寫實主張體系的積極的變革者和身體力行者逐漸淡出公眾的視野,漸漸被遺忘。于是,尋找“失蹤者”,就成為現代美術史學興味無窮的話題。從一生傳奇坎坷的天才畫家沙耆,到五羊城中形單影只的譚華牧,一生在中國美術教育體系中耕耘付出的黃覺寺,俞成輝,林達川,戴秉心等藝術家,都以自身的堅持與執(zhí)著默默影響著中國美術界,他們都具備一種不怕孤獨,敢于打破人云亦云的隨同的精神,使其在強勢的主流體系中仍然保有一種對藝術探索的新鮮與獨特。
通過“百年遺珍”收藏系列中的這些難得的作品,我們將重新撥開封塵的歷史,看到屬于他們的光華。使我們能看到一個更加完整的中國20世紀美術的視角。
如果歷史重新翻回上個世紀20年代初期的廣州,美術界的一定會熱烈的提及譚華牧的名字。 1924年譚氏與何三峰、陳士潔等留日學友在創(chuàng)辦“主潮美術學校”并在廣州舉辦畫展,看過這個畫展的一位廣州市立美術學校學生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
“何三峰的作品傾向當日風靡世界的法國印象派,譚華牧更跨進一步,接近后期印象與野獸派之間簡練、清麗的風格。。。這個畫展,令我們觀感一新,和馮鋼百老師的穩(wěn)厚華滋、千錘百煉、大家典范的寫實作風大異其趣。換一句話說,馮老師的大作,彷佛高不可攀,只許仰止,難以繼蹤,反之,后者清新可喜,平易近人。比較之下,使我們更進一步認識到藝術風格的衍變,與藝術流派的多姿多彩。這個展覽會在同學們中間播下了革命性的種籽,茁發(fā)了自由奔放的嫩芽,吳琬(子復)對之尤為傾倒,影響一生,至死不渝?!?趙世銘《廣州市市立美術學校的創(chuàng)立及展開》, 1991年印本,香港)。
可以看到,當年譚華牧及其主張的藝術陣營對以馮鋼百為代表的古典寫實主義風格占主流的廣州西洋畫界產生的強烈震動。何三峰、譚華牧的作品把廣州洋畫界劃分了兩種不同的形態(tài)。
50年代開始,以馮氏為代表的西方古典寫實主義風格在中國大陸成為絕對主流系統(tǒng),意味著中國現代藝術史中另一種無法回避的命運的開始。 50年代的譚氏并未在藝術上趨時調適,其盟友何三峰也在 40年代末期去世,譚氏定居廣州,從此而開始其寂寞無聞的生命。然而譚從未放下畫筆,正是一直都在主流運動的邊緣行走和幾乎被人遺忘的狀態(tài)中,用一個游離于主流社會的旁觀者的熱情去體驗他生活的時代的節(jié)奏,譚才得以像一個不落紅塵的超然居士,沈溺于溫柔的內心體驗和自然而然的“詩意”?!舵?zhèn)海樓》( LOT 804)是典型的譚氏風格,接近后印象主義與野獸主義之間的簡練、清麗,同時還糅合了“中國式稚拙的造型”,色彩上有鮮明的塞尚的影子,加之帶有特里羅( Maurice Utrillo, 1883-1955)和塞貢扎克( Andre Dunoyer de Segonzac)自然主義風景畫的風格傾向性,以輕松自在的線條來表現一種干凈纖巧、平淡內斂的東方氣質。譚氏繪畫中通過大量的弧線構形組合實現柔美、細膩的節(jié)奏追求的風格特征,表明他對內心寧靜的追求,已遠遠超越了他對這個喧囂的時代的關注。這種明顯疏離 20世紀中國美術主流的趣味選擇,既貼近譚氏恍惚若即若離的生存狀態(tài),客觀上,也有效地促成了譚氏趨于稚拙、柔美的抒情風格的自我完善。
從美術史的角度來看,譚氏的風格受到現代主義思潮的熏陶,使得他與何三峰和馮鋼百把廣州洋畫界劃分了印象主義風格和西方古典寫實主義兩種不同的形態(tài),填充著中國美術的數據庫。
同樣深受印象派及現代主義藝術精神的熏陶,俞成輝,黃覺寺,林達川都在西方現代主義與中國傳統(tǒng)古典藝術的融合上進行發(fā)掘與延伸,各成風格。
俞成輝的油畫作品具有堅實的造型基礎,對色彩與造型的敏銳洞察技能保有青春的活力。這件《蘇州西山》( LOT 808)色彩及筆觸明快而飽滿,真實自然又不失樂趣,是其富有印象主義風格的代表作之一。而黃覺寺的作品尤其擅長光影變化,作品《有房子和樹的風景》 (LOT 807)以色彩呈現光影,造型粗樸厚重,具有濃厚的塞尚風格。
留日的林達川將印象派的色彩和東方書寫意味結合得非常完美。他將油畫的材質特點與中國傳統(tǒng)文人和書寫線條的形態(tài)結成了融合同構?!鹅`隱風景》( LOT 805)在構圖上具備近景遠景的西畫透視關系,明朗別致,帶觀者走入杭州靈隱美景。在筆觸上運用上,自由融合了中國書寫性的線條,撇捺勾提,生動而充滿生命力。
2) 美麗新世界
“美麗新世界”這個單元選題,涵蓋了中國大陸已經經受市場初選的良好的教育背景的青年藝術家作品,基于詞組“美麗新世界”,這個片段將展現多層面的視覺表達。這些作品會在概念上出現東方及西方的視角和語境,并涵蓋了戰(zhàn)后抽象的問題;卡通的延展;寫實的復蘇;和中國傳統(tǒng)繪畫介入的多元手段和語言,并從多個不同角度探索當代中國社會生活和內心世界。
另一方面,則是不可忽視的大眾審美。也因此,這些作品出現了明顯審美的特征來表達愉悅的生活氣息。我們盡全力從眾多的畫廊和策展人的視角,把收藏行動,好奇心,復雜的情感和想法都放在一起。同時,我們確認,在中國廣大的藏家里,有對不確定性的包容;對新聲音的聆聽;和對現狀改變的期待。這樣共同決定了這些作品的最具核心的普世的價值。
更由于這些被甑選的青年藝術家們是具備清晰的藝術史的身份視角來展開創(chuàng)作,就給未來一個廣闊的空間和信念。如果這個片段,能夠提供為藏家提供一次為分享更美好的未來而進行選擇的機會,我們將感到由衷的欣慰和喜悅。
一脈相承學院派寫實雕塑的嚴格訓練,顏石林通過他塑造的孩子們那及其飽和甚至夸張的達完成了誠實的自我的內在表達。無論是情態(tài)還是色彩,充滿當下時代的氣息,撲面而來。儼然成為80后寫實雕塑的新一代代言人。正如顏石林所說:“所有的一切才剛剛起步,所以我不會預計以后去做甚么,到那時我的小孩也會慢慢長大,他們就成熟到不用再用塞子堵住耳朵了?!?/p>
新系列作品之一《我愿把美麗化作一朵云》(LOT879)似乎是顏石林抵達到彼岸,找到了在彼方等待著他的小女孩,手腕中還抱著一頭白色的天鵝,平靜、安詳的面容,抹除了顏石林一路走來的一切不安與疑慮。顏石林的雕塑,看來更像是他將個人的人生處境,透過劇場化儀式,升華為同一時代的眾人對未來的集體遐想與期待。顏石林的孩子們會變成甚么樣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年輕一代帶著傲人的學院派技法輕松的表達,讓寫實雕塑的未來充滿無限暢想。
地點:建國門外大街2號北京柏悅酒店3層宴會廳
預展: 6月3-4日 (10:00 – 18:00)
拍賣:6月5日
6月5日 星期二
上午10時
精美明清瓷器、工藝品及古美術文獻
6月5日 星期二
下午3時
中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6月5日 星期二
晚上7時
![]() | 12 | ![]() |
相關專題:2012春拍能否延續(xù)拍場神話
相關報道:
【獨家稿件聲明】凡注明“鳳凰財經”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或音視頻),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如需轉載,請與鳳凰網財經頻道(010-84458352)聯系;經許可后轉載務必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
- 社會
- 娛樂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傷多人被擊斃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頻道推薦
商訊
- 單日流入資金最多個股
- 明星分析師薦股
48小時點擊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樓盤一夜每平大降數千元 老業(yè)主 -
992987
2杭州某樓盤一夜每平大降數千元 老業(yè)主 -
809366
3期《中國經營報》[ -
404290
4外媒關注劉漢涉黑案:由中共高層下令展 -
287058
5山東青島住戶不滿強拆掛橫幅抗議 -
284796
6實拍“史上最爽職業(yè)”的一天(圖) -
175136
7媒體稱冀文林將石油等系統(tǒng)串成網 最后 -
156453
8養(yǎng)老保險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