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財經(jīng) > 精神邊界 > 正文 |
|
張耀國內(nèi)做咖啡文化圖書的第一人,有咖啡教父之稱。新人文影像風(fēng)潮的開拓者,長期旅居歐洲,其咖啡書在1990年代引領(lǐng)了一代風(fēng)氣。其介紹的名言“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已成為時尚用語。張耀的《張耀·咖啡地圖》、《打開咖啡館的門》在過去十年中先后在臺灣和大陸掀起咖啡文化熱潮,他長期積累的咖啡館攝影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該專題收藏之一。
“我不在家里,就在咖啡館,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
你的第一部作品為什么瞄準(zhǔn)了咖啡館?
剛剛出國到奧地利的時候,我覺得歐洲對初來者十分冷漠,咖啡館是第一個讓我覺得無國界的地方,在那里能看到各式各樣的人,學(xué)到許多東西,能夠真切地感受歐洲的生活方式。
你本身對咖啡館是否也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呢?
我非常喜歡咖啡館,那是我的生活方式,好像是種戀愛。我的德語幾乎都是在咖啡館里練出來的。其實在歐洲,很少有人會對中國人感興趣。人們都比較封閉。在咖啡館這樣的地方,人當(dāng)然還是封閉的,一見面互換名片這樣的事情是不會發(fā)生的,但是,大家至少是放松的,也更愿意聊天。我拍照也是從拍咖啡館開始。我并不想成為只滿足別人“獵奇感”的攝影師,我去拍非常具有歐洲感,離他們生活非常近的咖啡館。我從咖啡館開始,融入了他們的生活。
在你看來,一個好的咖啡館應(yīng)該是具備什么樣的特征呢?
一個好的咖啡館應(yīng)該是明亮的,但不是華麗的??臻g里應(yīng)該有屬于它的獨特氣息,而不僅僅是苦澀的煙味。主人應(yīng)該是知己,但不是過分殷勤的。每天來的客人應(yīng)該是互相認(rèn)識的,但又不必時時對話。咖啡是有價格的,坐在這里的時間卻無須去付錢。招待應(yīng)該不斷送上免費的水,但不要讓??陀兴煊X。
編輯:
liaosm
|
Google提供的廣告 |